四时已过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范秘书小说fanmishu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他为人治病,病人却多到治不过来,他的心中亦是充满无力。
【神昭大帝看出了他济世救人的善心,便提议,想让他将一身医术传授给更多的人,问他愿不愿意?】
【百里疾没有犹豫,答道:“求之不得,此乃吾之幸。”】
【于是,昭元七年,六月,在神昭大帝的决议下,大宸史上第一家医学院诞生。】
【百里疾为院长,传授自身医学知识,但同时也是大夫,免费为来医学院求医的贫民看病诊治,医学院一应花销从国库出。】
【当时的医学院虽占地面积小,所有师生加在一块也才只有三十五人,但这无疑是古代医学史上最值得被纪念的一天,也是后来大宸医学崛起的伊始。】
古古深吸了一口气,再度在心里感慨。
是为百里疾,也是为神昭大帝。
【这是一笔不小的花销,尤其是在当时国库不丰的情况下,神昭大帝还敢做出这项决定,不可畏不大胆,但无疑也是在认真权衡过才做的决定。】
【可百里疾和当时很多人都不明白,为什么神昭大帝这样重视医者?】
【甚至,是鼓励人学医的。当然,他并没有直说哈,因为他的一句话或举动造成的影响太大,如果人都去学医了,谁种地?谁经商呢?】
【所以,他只从一些国策的细节处,进行了调整和暗示,但有心之人必是能看出,他有
这个意思的。】
【百里疾从未见过这样的人,而且这样的人还是一个君王。他不敢置信,曾言:“陛下为王者,亦怜众生。”】
【而神昭大帝给他的答复是,‘人生而肉体凡胎,生老病老乃是寻常。何人不生病?何人不受伤?若人有伤病,却无人可医,该是何等窘迫境遇。增加医者数量,于国有利,于百姓也有利。’】
【他认为,适当发展更多会医之人,很有必要。于百姓和国家而言,是好事。】
【也正是从这一天起,古代医学的巅峰时代,正式起航!】
古古说的颇有些热血沸腾,大宸诸上层贵族人士却大多并没有太大的情绪起伏,或是品茶聆听着,或是浅浅点评两句,但也仅限于此。
因为,他们从骨子里,还是看不起医者这一身份的。
就算百里疾再如何的声名鹊起,医术再如何厉害,也还是个医者,地位远不如他们,是为他们服务的对象。
所以此刻最能与古古的心情达成共鸣的,大多还是一些普通人。
“这是个好事啊。”
“是啊,懂医术的人多了,这样我们看病也能找到人治了。”
“你们说,医工多了,那治病的钱是不是也会少一点?像咱家最近又添了个儿子,将来多口人吃饭,谁知道今后什么时候就会有生病的时候?治病钱……总之能少点就少点吧。”
男人叹气,满是皱纹的脸上,全是对生活的愁苦。
“……不是说那位是个好皇帝吗?大夫要有了,可咱百姓看病吃药要是没钱,那也还是没辙。”
“我觉着……”
“吧啦吧啦……”
这样切实获得的好处,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才是普通百姓更关心的内容。
田间,坊市里,许多人低声聊着,或笑或叹。
像之前古古说的,景德帝几个儿子为争夺皇位斗的如何如何厉害,可在普通人眼里,可能这就跟自家几个儿子争家产一样,就算惹人笑话也只是一时的,他们心底再深的感触就没有了。
因为他们当中,或许还有人连皇帝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,他们也不关心这个,处于阶级上层人物间的斗争,与他们何关?
【但医学院虽已建,真正开始发展向上却是在大宸户籍得到统一后,那个时候,医者、农民、工匠等人的社会地位开始被逐渐拉高,人们对学医的抵触也在慢慢变低。医学院由一开始的几十人,扩大到上百人,再到后来在其他地方开了分院。】
这是个好现象,但正如神昭大帝想要让大宸子民人人都能读上书一样,是个漫长的过程。
【百里疾平素治病救人从不避讳旁人,乐于分享自己的医学经验,从不藏私,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同行都是如此,几十年如一日的治病救人、传授他人医术。】
【他教过的弟子和救过的人太多,师从他医术的人学成又能去为更多的人治病救人,久而久之,民间越来越多人出于对他的敬佩,和医术高明的赞赏,自发尊称他为‘医仙’。而他也慢慢成为了那个时期医学界的领军人物,无人可出其右。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