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昏鸦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范秘书小说fanmishu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我很幸运,至少在学生时期体验过一次春游,我很无奈,不过也仅有一次而已。
还是在四年级,发起人还是那位美丽的班主任。
那时,恰好正直春季,暖水翠枝,花香柳绿,鸭戏水,鸟鸣树,鱼跃河。那时,正好,我们学到了春游这个词语,老师讲的时候,绘声绘色,把我们完全吸引住了,就连平时调皮捣蛋的孩子都竖起耳朵来。
那么,让我们去开启一场与春天的邂逅?
大家一愣。
我们去春游吧?
全班掌声响起,呼声一片。
嘘。我们悄悄的。
于是,在班主任的带领下,同学们一个个轻轻跨出教室,班长最后一个走,她要确保每一个人都能跟上队。
来到校门口,老师并没有急着带我们去春游,而是讲了很多的安全知识,说了很多遍嘱咐的话,什么可以做,什么不可以做,同学们都狠狠地点头。
马路上,很多路过的行人都投来目光,那个时候,我认为,他们是羡慕的眼神,我想,你们没有去春游过吧,可能连春游是啥都不知道嘞。
十分钟后,大军开拔,一路浩浩荡荡,从马路边穿过,然后向北转弯,转到一条人烟稀少的小道,到这里,就已经可以看到绿油油的麦田和一望无际的树林,还有远方的村庄。
老师在队伍的中间,她一边走,一边给大家介绍我们附近的花草树木,讲它们如何破土,如何发芽,如何长叶……
每当路过沟边的时候,老师会说,沟边还是要少去,尤其是你不知道水深的地方,更不能下水游泳。
每当路过花丛中,老师会摘起一朵野花,别在自己的头发上,然后她对着全班女生说,女孩爱美是天性,没有什么对错,只要你认为是对的,那你就释放自己的天性,希望花的女生也可以和老师一样,把花朵戴在头上哦。
这时,有一个男孩子反驳说,书上不是说,要爱惜生命吗?
老师这时就会笑着说,对,爱惜生命,每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意义,那么花呢,就是要展示它的美,我们摘花呢,是因为我们认可它的美,而且我们也没有伤害它的生命不是吗,只是接受了它的赠礼,如果花儿会说话的话,那么它也一定会乐意的说,来吧,来吧,这是我给你们的礼物,你们拿去吧。同学们,要记住,“有花折时直须折,莫待无花空折枝。”
可能,我们那个时候年纪还小,不能完全理解老师的话,但是女孩子们,还是大多都和老师一样,把花摘下,然后戴在自己的头上。
最后,老师带领折花的女孩子,对着花丛鞠了一躬,感谢大自然的馈赠,感谢花儿的赠礼。
我们继续向前走,路过一片野地,地里长着野果子,几个男孩子不等老师发话,直接窜出去,抢着摘野果。其中就有那一个反驳老师话的孩子。
于是,老师故意打趣说,吆,刚刚那个熊孩子说,不能伤害生命来着。
那个男孩脸一红,挠着头说,感谢大自然的礼物。
老师笑道,同学们要记住,大自然是慷慨的,你可以从它哪里得到吃的,玩的,穿的,但是人要懂得知足,懂得感恩,更要有节制,我们不能全部都拿走,我们要至少留一半。所以,那几个男孩子,不要再摘了哦。
听到老师的话,男孩子停手了,留下了大概一多半的野果。然后,他们在老师的安排下,把手中的野果分享给了大家。
微风吹来,吃着野果,心中不免泛起一阵阵的甜意。
后来,我们路过麦田,小心翼翼的从梗上穿过,没有践踏农民的心血;我们从大桥上过去,看着水流,看着鱼群,没人向它们扔土块;我们在柳树下停歇,老师教我们做柳笛,我们一起吹响春天的一首歌,引来附近鸟儿伴奏;我们向相逢的路人问好,我们望向天空飞翔的白鸽,我说这是我们家的!
当我们走到没有路的地方的时候,我便不再隐藏自己心中的小地图,带领着大家从一条隐蔽的小路走过,我们跨过小溪,穿过一片小树林,翻过一个坎,就看到了大马路,这里就是我们村子后面的,我大姑嫁过来的地方。
我们顺着大路向东走,然后再向南,几百米左右,就到了我们村子,我邀请同学们和老师去我家做客,请他们喝水。我带他们看了看梨树,葡萄树和枣树。我们再歇息片刻,就继续向南,出村。
一路上,我们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,他们对我们笑,我们也对他们笑。大家都招手,欢呼着。
返程,就是我
经常上学的路,于是我就当了领头人,带着大家回到了学校。
这次春游,我们花了大概三个多小时,回到学校,已经是快要放学了,老师于是就布置了一项作业,题目就为“春游”,内容不限,字数不限。
这一次春游,使我对自己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花草树木,有了新的理解,我突然有很多想要写的东西,我感觉我可以写一本书(后来确实写了一本十万字左右的小说,而且我姑父还说可以帮我寄到出版社,后来不知道为啥没有寄,再后来我就放置在一边,然后被奶奶当破烂卖了),可以写个好几万字。
我的春游日记,提名为新,写了大概一千多字,这是我有史以来写过最长的一片作文。
班里还有一个人和我相对,他写了仅仅五十字左右。
但我们都被老师表扬了,因为我们都是发自内心的,带着真情实感的,没有敷衍,没有虚构,也没有辜负老师的用意。
此后,我就再也没有过春游,但我从来没有忘记热爱大自然,热爱生命,热爱自己和生活。
在此,仅以此文,感谢四年级的语文老师,也就是我们的班主任。
现在的学生,又有多少春游过?恐怕他们早已被困在“牢笼”里,不得自由。